雷家骕:公司内部创业的机制
2017-05-24 

2017年5月20日-21日,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会议在南开大学成功举办。会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雷家骕作题为“公司内部创业的机制”的主旨发言。现将发言内容根据现场速录整理如下,与大家交流分享。

演讲全文:

大家好!

我们大家都在讨论创业和创业教育,大家现在特别关注鼓励年轻人去创业,鼓励在校大学生或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创业,我觉得这些想法都很好,但是,从我们以往做的一些案例来看,今天中国经济要转型,要让我们的经济更多的依靠创新来增长,实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鼓动学生创业,鼓动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创业,这玩意儿远远是远水不解近渴。因为学生刚毕业,更不要说在学校的学生了,既没有社会经验,又没有商业经验,更没有相关领域的技术实践经验。基本上对于创业来说处在一种朦胧的喜欢的程度,他们的创业可以说更多的是玩一玩,探一探路,为之后的创业做一些准备。

我们做了一些已经毕业学生的创业案例,发现学生毕业之后三到五年的时候创业,基本上开始靠谱了,毕业之后五到八年创业基本上可以有所作为。因为在毕业之后五到八年学生创业的激情还没有失去,对于社会,对于商业,对于特定的技术领域会有一些经验,所以这个时候去创业是比较合适的。毕业八年到十二年这个时候的学生去创业基本上成功的概率会比较大。

掉回头来又说到老话题,在校学生,应届毕业生创业,基本上不靠谱。中国经济现在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人讲说是工业化中期,有人说是中等收入陷阱,说是中国经济现在成本高的不能和发展中国家比较,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创新又不能和发达国家比较,没有创新的优势,所以在中国现阶段,中国经济貌似人均收入提高了,实际上不知道我们还在世界上一百多位之后。

因为这个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有问题,但是这个判断也是不太靠谱的。我前几天看到一位老先生对中国到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观念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还有一种观点是中国经济现在到了又一次拐点,劳动力出现短缺,实际上你想,如果进一步看一看,中国满大街跑得都是人,而且满大街跑的都是不想干活的人。所以中国现在出现了劳动力短缺,这观点也不太靠谱。

所以我们通过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到了工业化中期。早期发达国家到了工业化中期的阶段上前后十年基本上会在创新上大做文章,再一个会对生态补偿和环境优化大做文章,再一个会理顺社会财富分配机制,再一个会理顺社会纵向流动机制,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刘易斯所说的,昨天还在讨饭的一个人经过上学努力,奋斗上二三十年之后他可以竞选总统,这就是正常的纵向流动机制。还有一个就是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国到1992到1997年的时候基本上到了工业化中期,按道理在1992到1997前后十年在理顺财富分配机制、社会机制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都应该做工作,但是我们的工作不够。

发达国家做了的事我们没做,所以别人没掉到坑里面,我们掉进去了。我们掉到坑里面,经济增长的速度自然而然就掉下来了。所以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GDP增长速度还10.3%,到了2011年就9.7%,去年就6.7%,到今年一季度6.9%,大家说今年绝对不可能达到6.9%,那我们看一看一到四季度,到四季度末的时候,西部地区投资增长大概是8%左右,民间投资,中部地区6%到7%左右,东北的民间投资增长是负28.6%。所以你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上不做好文章,你在社会纵向流动机制的完善上不做文章,在国民财富分配合理化上不做文章,你必然蹲在这个坑里面。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中国经济要转型,就需要在创新创业方面多发一些力量。我们鼓励学生创业,我觉得现阶段中国更应该鼓励企业内部创业。企业内部创业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建立必要的生态。我们大家知道,学理工科的出身的不少同学都知道往往我们需要,像我们在管理学里面学Port(音)技术的时候,那时候讲要完成一项工作要一个最短路径,最短时间,今天要鼓励企业把内部公司内部创业能够做起来,能够活跃起来,可以说也需要完善这个生态。现在我们建立一些企业介绍经验往往讲得很高大上,但是如果你真正去考察一下,你会发现它的公司内部创业生态实际上还是残缺不全的,但是讲的比做的好。

为了让企业内部创业建立起来,现在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企业把内部生态尽快建立起来,完善起来,提升起来。我们讲高大上的东西总是不可能做好,所以,我们做了一些案例,发现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把最小必要的创业生态建立起来,那这个企业的内部创业就有可能开展起来。至少不至于在一个公司内部不出现内部创业的情况。

(PPT)公司创业的最小必要生态涉及这样一些要素。我们大家可以跟自己拿点要素,还有拿这样一个结构跟自己所熟悉的企业做一个比较,看看你所熟悉的企业的内部创业的生态有没有这样一些要素。对于这样一些企业来讲,只有在内部构建了对于公司内部创业有关的一些条件,一些机制,一个企业内部的创业才可能有起色,甚至有可能活跃起来。

我们以往研究创业方面的问题很多,这几年大家研究创业生态,我觉得现在除了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生态,研究大学的创业教育生态,研究大学科技园的创业生态等等这样一些问题,除了这样一些问题之外,可以说更值得研究的是怎么来完善公司内部创业生态的问题。在公司内部创业生态建立完善和提升的诸多问题里面,第一个可能是要解决公司内部创业的激励机制问题。

一个公司构建一系列的机制,要能够把那些有创业冲动的内部员工激励起来,让他有这方面的积极性,让有创业冲动的员工,也就是所谓的创业家愿意张扬自己的创业的想法,创业的个性,创业的个人品质。如果还像过去在一个组织内部总是四平八稳,总是枪打出头鸟,那我们想一个公司的内部创业就不可能活跃起来。所以要把公司内部创业这样一种事作为员工快速获得个人进步的一种大家都认可的途径,我们想从激励机制上来讲这些问题是事关重要的。

从公司的内部实施机制或运行机制来讲,将创业家的创业冲动和企业高层引导结合起来是必要的,一个企业的领导即便做事对问题的思考可能对这个企业长期发展多数情况下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也有不合理的时候,不管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我们想公司内部公司员工要创业,最好能够跟公司整体的思考战略能够结合起来。再一个,相应在公司内部也需要建立创新和创业在企业内部的相互协调机制,我们讲公司内部创业主要是给公司开发新的业务领域,而创新往往是改进既有的业务领域,这就涉及到资源配置问题,一个公司到底在内部创业方面多放资源还是在既有业务的创新上多放资源,公司可能需要有一个综合的考量。

还有一个内部创业的团队在内部建立一个貌似像独立法人建立运营又不是独立法人运行的这么一个机构和平台,当他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有个合理边界的问题。大家读科斯的企业性质,科斯讲企业有一个规模,有一个边界的问题,同时企业内部也有一个合理的规模边界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既是实践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创业的人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于公司内部创业生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的支撑平台才是有效率的。现在国内我们企业实践的情况比较多,比如海尔搞了一个创客空间,我觉得这个不靠谱,大工业靠一帮员工在这儿你想做这个我想做那个,永远不可能改进海尔的产品。华为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剥离,把愿意把业务做大的员工去做大,公司给予支持,他就做大了。联想鼓励员工自己构思有价值的新业务,经过相关的评估程序就会为这些员工搭建平台,让他把这一块新业务做好,这可能就是比较靠谱的。又有企业为企业内部员工想去做一些有价值的新业务的这样一些事情提供资金支持。我做独立董事的一个,做金融软件的企业,他也对员工想去开发一些金融IT产品,如果不在现在的公司的主流业务上,但是预期这个东西未来能给公司开发新的业务,他也会提供相应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支持。所以我们想鼓励员工在内部创业,员工需要平台支撑,怎么构建这个平台,也是公司内部创业研究当中和实践当中需要关注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公司内部创业的及机会是适合以公司内部方式实施的创业和适合以团队的方式实施的创业会有很大差别,相应也有一个创业机会的问题,适合团队创业的机会通常不适合公司内部作为创业形式,适合公司内部创业的机会通常不适合团队去创业。我们想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团队的创业往往面对的是一个起始规模比较小的商机,而且靠轻资产小团队能够干的事情,这样他偷偷摸摸地悄然无声地把这事做到一定的程度,这个时候再等这个事基本上有一定基础了,然后再大火力推进。

对于公司内部创业来讲,因为有公司背后的强大的支持,他所面临的创业机会应该是一开始就有比较大的起始规模,起始需求规模的这样一些商机。相应的,创业机会的构建也需要公司和团队一块来构建一个基础。昨天晚上的博士生答辩刚好有一个同学谈创业机会,我看他谈创业机会实际上认同创业机会是创意和市场商机的匹配。所以我们在考虑公司创业机会的时候,一个要考虑市场的商机,一个要考虑公司内部创业的特定的团队能不能构建相应的创意以及方案,跟市场商机相匹配。

我围绕公司内部创业就讲这些话题。今天可以说中国经济亟待转型,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成为集团军的企业可以说通过公司内部创业既有可能为公司本身提升,公司本身转型开发新的业务,也有可能通过新业务的开发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快速作出贡献。

谢谢各位!

南开经济调查 | 知中国服务中国
联系我们或寻求合作,可发送邮件至 info#nkear.com(发送时请将#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