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隐秩序”
2018-05-17 

在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上,中国不再是一个跟随者,而正在努力成为引领者。基于实地调研和大数据分析,尤其是对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关系数据的分析,《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智能产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揭示了中国智能经济发展内生于经济转型和升级内在需求的“隐秩序”。作为中国智能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隐秩序”,集中表现为在适应经济智能化需求过程中多元创新主体如何联系和互动的规则和方式。

以平台为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推动智能科技与经济和社会的融合发展,不仅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组织和制度变革,成为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主导者。在发展过程中,平台已经从单纯的交易平台和创新型企业进化为包括若干子平台在内的相互嵌套的创新生态系统。由平台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涌现出的“平台+赋能+开发者”新型孵化组织和模式,加速了智能科技与经济和社会的融合。从2012年开始,随着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在内的互联网平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和布局,基于数据生态搭建起了系列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为中国智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智能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将进一步把更为广泛的服务和制造纳入到平台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之中。

对智能经济生态系统企业主体的分析发现,包括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和技术高管在内中国智能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人力资本近四分之三是来自于国内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四分之一有过在国外大学、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和企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在这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中国本土的人才环境正在成为促进智能科技和经济兴起的人才资源沃土。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开放式创新环境下,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公司和研究院,例如摩托罗拉、英特尔和微软等,在中国智能经济核心人力资本的培养上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分析发现,无论从技术输入还是从赋能关系看,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技术来源都是以国内为主。相比技术赋能关系来说,技术输入关系的国外占比较高,这说明中国智能经济对国外技术具有较强的依赖度,尤其是关键和基础技术领域与国外企业存在着差距。

作为复杂适应系统,中国智能经济的发展是多元创新主体互动和协同的结果。除了智能企业,构成智能经济的创新主体还包括大学、非大学科研机构、投资者、链接者和政府在内的其他组织和机构。多元主体的互动和协同,共同推动着中国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

在智能产业的关键投资者中,不仅包括投资机构,而且包括非投资机构。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非投资机构,都加速了中国智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速度。但相比以投资回报为目的的专业投资机构,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科大讯飞四大平台在内的智能经济非投资者在主动寻找和组织创新生态系统的技术群落的过程中,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中国智能经济的发展。

在智能经济的发展中,作为链接者的人工智能会议和产业联盟发挥着“信息通路”和“结构洞”的作用。高水平会议,尤其是国际性会议的召开,推动了多元创新主体的知识和技术交流。而产业联盟则更多地承担着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功能。

从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的实际情况看,各地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不仅是对国家战略的响应,而且是对产业发展内在需求的响应。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先后有18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促进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和专业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多地表现为对当地智能企业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积极响应。

对中国智能经济发展“隐秩序”的揭示,回答了中国智能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导逻辑,为中国进一步发展智能科技和智能经济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为继续推进国家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抓手。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2018年5月15日


南开经济调查 | 知中国服务中国
联系我们或寻求合作,可发送邮件至 info#nkear.com(发送时请将#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