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经济研究所双周学术讨论会:清代台湾与近代早期英格兰的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一个统治理性的比较制度分析
2018-11-12 

10月22日下午,南开政经论坛、南开经济史论坛、南开经济研究所双周学术讨论会在经济学院八楼会议室举行。本期题目为“清代台湾与近代早期英格兰的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一个统治理性的比较制度分析”,演讲嘉宾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林文凯副研究员。讨论会由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玉茹教授主持,经济研究所多位教师以及全院数十名学生参与讨论。

图片18.jpg
主讲人:林文凯副研究员

图片19.jpg
学术讨论会现场

首先,林教授简单介绍了三种有关近代早期明清中国与英格兰经济发展比较的理论和文章的中心论点。他认为,彭慕兰所谓的近代早期东西方都经历亚当斯密式经济发展的说法是成立的,但由于中西的社会制度丛结并不相同,清代中国的社会制度丛结并不像英格兰的制度演变一样有促进工业革命展开所需的环境和动力。

图片20.jpg
学术讨论会现场

接下来,林教授从以下三个角度切入中心观点的论证:一是对彭慕兰大分流论与土地所有权讨论,二是关于近代早期英格兰土地所有权的演进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最后是有关清代台湾的土地所有权与经济发展的介绍。首先,他谈到彭慕兰对于中英土地所有权体制的讨论只注意到了制度的表面类似性,却忽略了这两种市场经济所奠基的社会制度背景之差异,以及这些制度差异对于工业革命发生所具有的历史重要性。接下来,林教授讨论了近代早期英格兰的土地所有权及经济的演变,这其中不仅有圈地运动的功劳,还有英格兰国内外战争的军费需求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英格兰的土地行政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并最终形成以科层官僚体制为基础的近代统制理性。而反观清代台湾地区,其土地开垦历程与清代台湾的一田二主制与典卖等土地惯习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清代台湾虽不时爆发地方动乱和对外战争,但并未引发同英格兰类似的土地行政与财政体制的近代变革;而是在清代国家原额主义的行政与财政逻辑下,进行非正式的有限改革。林教授进一步分析了清代台湾的家产官僚制统治理性,在这一架构下经济活动缺乏理性化土地行政、法律与财税体制的支撑,导致了较高的经济交易成本,致使台湾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并最终成为工业革命展开的制度下的障碍。

图片21.jpg
学术讨论会现场

最后,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玉茹教授以及在场的各位师生积极参与了讨论。此次论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与会的南开师生表示无论是从研究框架的构建还是了解清代台湾土地制度及经济发展方面都收获颇丰。(伍韵琛)

南开经济调查 | 知中国服务中国
联系我们或寻求合作,可发送邮件至 info#nkear.com(发送时请将#改为@)